306 后灾难时代展望

作品:《塔防战略

《大观》带来的忧虑,大约在遥远的未来,此时此刻人类仍然要为自身的存续战斗。

25年一月,又有一样好工具登上舞台。

与前面的武器、装备、设备都不同,这次是单纯的为地表工业服务。

冯氏可编程多功能组装机。

这个冯氏,是一位国的业界大佬,冯也不是姓,而是百年前的贵族中间名,他所在的团队从外星知识开始传播后,就选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线路,仿制。

仿制的不是游戏里的设备,而是某些思路,冯式组装机走的就类似于游戏中生产设备的多功能路线。

由于技术水平的关系,要做到游戏里那样涵盖食品、燃油、工业制成品的范围,根本不可能做到,在学习了某些相关外星理论知识后,决定将目标标准到组装线上。

现代工业的组装线,往往都是占据一整个厂房,传送带分好几层的复杂系统。但如果不追求产能,其实可以做得很小。

举个栗子,肥宅快乐水,它的生产线是现代工业标准版,因为随时跟进改良,让其产品可以无视货币贬值,几十年维持一样的价格,但随着改良而来的,是生产线变得越来越复杂。

如果只是造一个铝罐装碳酸液体呢?大概两个自动贩卖机大小,就足以容纳含铝管冲压、铝罐上色、罐装液体、封盖等全部环节。

差异的来源,是各个环节的时间差决定的。

铝罐冲压的效率,绝对跟不上罐装液体的速度,所以需要更大的设备同时冲许多铝罐,当差异环节继续增加时,就像做算术题一样,为了追求最高的生产效率,设备复杂度会越来越高。

冯式组装机的思路,就是一次只做一个,目的是为了让这台机器能做很多很多种东西。

选择这种技术路线,已经证明了冯氏团队的眼光,他们当时就已经看到怪兽危机如果不神奇的消失,现有的工业体系必然走向崩溃。在那样的背景下,产量已经不是第一优先考虑的,而应该要求“能造出来”。

经过一年多的沉淀,去年中期获得来自国、西中洲等数国的投资后加速,到现在终于拿出了成品。

基础版的冯氏组装机,包含四种焊接方式、工件三维定位及位置校准、可兼容十六种零部件筛选及移动模式、冲压模块、卷板模块、烤漆与喷漆模块等。可实现电路板组装及焊接、弹药组装、金属板组装及焊接等功能。

实现这么多功能,其体积却不大,被做成标准集装箱一般,甚至能兼容火车和码头吊车运输,要转移时直接把它当集装箱拖走就行。

缺点当然不可能没有。

首先效率不用想了,只能说比两个人手动要快且保证加工精度;其次使用门槛有点高,在变更制造品的时候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士,至少得机械工程师加程序工程师,系统的复杂度一般工人完全闹不明白;因为复杂度高,维护同样需要非常专业的人;最后,它为了便携牺牲了成品工件的大小,最多只能输出塑料凳大小的东西。

它的卖点不少,主要客户定位是那些需要快速重建的地方,以及部分看的比较远的地区。

所谓看得比较远,其实就是国在推的最后防线那种,在较小范围内拥有发电和部分生产能力。

其实这种也不只国在推,只是其他地区都是以财团、大学为主导,不少地方的官方完全就是扯后腿的存在。

冯氏组装机一出来,订单飞速增长,几天的时间就增加到七千台。

国之前工业集中区被怪兽糟蹋了一波,现在方方面面要产能,根本没办法造出这么多,无奈之下,只能退而吃授权费,授权其他地区生产。

组装,在整个工业链里算不上特别重要的环节,早几年都是劳动密集型。冯氏组装机,还是有点瞄准空白市场的意思。

但对于最近才热起来的“工业链小型化”的市场,冯氏功不可没,因为他的带动,自去年他们拿到投资起,就陆陆续续有其他公司开始捣鼓类似的项目。

国自己也下场了,直接把月宫用的工厂模式部分资料给了几家官营企业,由他们进行后续市场化改造和设计。

其实这几家企业本身就参与了月宫工厂的设计和生产工作,已经有部分资料在手里。

可话说回来,要把这种太空装置反过来搬回地表,其实也没那么容易。

提个前面提过的,玻璃车间。

月表没空气,真空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好,需要液态水的时候,真空就是杀手,完全真空的开放环境,哪怕只有几摄氏度的液态水也会一直沸腾。因此工厂全设备都是密闭环境,作为平板玻璃底液的锡溶液不会受到氧化和污染,流程比地面少很多。

到了地表,完全气密这种剧烈增加成本的东西肯定要去掉,尤其是进出料的部分要维持气密,还真不是普通厂家能做到的。放弃气密,相应的又要有除氧化层的手段,中间如何平衡、取舍,都要工程师们一个个去弄。

此外,月宫工厂所有的热量都是严格控制的。因为很可能现在把热量排掉,到了月球的夜晚还得耗费额外的电力把热加回来,大量热量会以几百度的高压水蒸气形式存起来。在地表工厂外壳不至于自然降温到零下一百多度,肯定不用那么讲究。

重点还在于参与工程的人数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。

月宫工厂,作为太空永续项目物资自给的重点工程,设计、验证等工作参与进来的高级工程师就超过两万人,还没算那些负责造验证设备和后续参与试验调试的工具人,那些都是厂里的宝贝技工,轻易都不外借的那种。

现在作为某几个企业的下属分支项目,就算要得急,联合了两家友商,短时间内一个分项目里也只能投进去两三百人,得亏是反向改进,如果是从零开始,时间表都没人敢出了。

他们任务是去年八月才领到,一月时刚刚出样机,还需要经过一系列测试,过程中说不定还得改。冶金链那边更慢一点,不知道能不能赶在三级怪兽出现前搞定。

假设怪兽能稍微配合点,不要打断工业链小型化的过程,熬过今年,明年就可以在部分自然资源条件较好的城市,实现不含原材料开采的工业链自给化。

这个新型产业中,国的官营企业虽然有几个项目,主力仍是各私人公司,就国家层面,国并不打算将其列为重点战略。

主要矛盾还是个产能问题,小型化工业链的生产能力,只勉强能让城市的技术水准不倒退,以城市为单位去给太空体系提供物资援助就完全不现实了。

哪怕不说工业链,只说人。

有研究显示,长期接收外来援助的灾民、难民,都会发生结构性的文明倒退,教育也会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归零。

反过来说,生产和商业活动,是维持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,一旦缺失,人类将走入不可逆的衰退,从文明走向愚昧。

小型化工业链在此处起到一个文明阶段锚定器的作用,至少保持了对高端人才的刚需,不至于荒废教育。

受限于原材料、产能,小型化工业链在全球产业链断开后,并不能替代规模化工业的力量,最多只能维持城市里的家电、电动车、建筑的翻新和养护能力,覆盖率还无法保证。

总而言之,以现有的科技水平,工业链小型化只是全球灾难后期的有益补充,并不是全球产业链的替代者。

对全球产业链有更全面认知的官方,对于后灾难时代,只盯着几个重点。

第一是前面提过的,以全球自给城市协同构建的核材料供应系统。

第二是食品加工,这里的食品加工,单指为太空体系补给的真空包装脱水肉类食品。

主要考虑到现有太空设施重力太低,重力最高的是只有0.3g的鲲鹏空间站,可鲲鹏空间站自己又要依赖月宫投送矿产类补给,畜牧业短期内不能有任何指望,肉类将成为后灾难时代太空最匮乏的物资之一。

不过肉类加工毕竟属于偏低端的产业,把畜牧业包含进去,是各重点目标中唯一能通过单一城市完成的任务。

第三是电磁火箭的制造及快速回收能力。

运载火箭是工业皇冠上明珠之一,能与之相比的只有航空母舰、核潜艇,裂变核弹的技术门槛都差了点意思。

想要在单一城市内集成运载火箭的全部生产环节,可能性必须是零。

而在怪兽遍地走的后灾难时代,想要协调全部幸存城市防御圈,继续制造火箭,难度比造核燃料还夸张,核燃料说到底也只是一种成分比较复杂的“陶瓷”,只是全球产业分布比较分散。

所谓制造能力,更多的是维持较为全面的材料生产及加工能力的期待,很难指望在怪兽持续不断的摧残下,一直保持产业链完整。

火箭回收就成了必须慎重考虑的后期方案。

电磁火箭代表了人类逐步学会外星材料和技术的使用,它一直以来都是有回收系统的,不过并不适合后灾难时代用。

现有的回收分两个部分。

首先是一级火箭,这东西回落,在计算轨道时就会尽量做好,基本都落到海里。因为燃料舱空掉,它们落海后会飘起来,由船只回收。

另一部分上面级、飞船等,它们被设计往草原、戈壁地区回落,由车辆和武装押运部队回收。

而要应付后灾难时代的需求,现在要求设计能安全回落到草原上的一级火箭。

这里不但涉及一级火箭的结构需要加装定位、减速、降落装置,连入轨弹道都需要做出调整,才能确保它们回落到草原区。涉及到轨道调整,就可能让火箭变得更重,一环扣一环,越来越复杂,现在不做,等到后灾难时代,人类恐怕就没能力做了。

至于后续的运输,对于国都不算大事,没有燃料的火箭并不重,最多把发动机拆下来,用大运输机或载重直升机分别运输。

对后灾难时代的各种筹备、准备过程中,又因为那些特殊需求,诞生了新东西。
本章已完成! 塔防战略 最新章节306 后灾难时代展望,网址:https://www.963k.com/196/196607/303.html